越界田林坊+ 查看更多
4-6.5元/㎡/天+ 查看更多
上海越界田林坊位于徐汇区田林路近苍梧路,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前身为上海航天技术803研究所,2016年9月开始改建,2017 年3月竣工,是开放的低密度花园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以“传承和创新”为手段,在留住上海关于航天人文历史味道的同时,打造成为规划+产品+景观升级版——越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于2019年被认定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示范园区。
上海越界田林坊的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的上海航天局。1958年,田林路路段云集着上海各大工厂、技术研究院,具有浓厚的“学究气息”。随着上海“航天城”的落成,2016年田林坊开始了自己的改变之路。在改造设计中,园区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留存大量固有植被,还原建筑特有风格,同时尊重原有街区合理规划,打造绿色环保花园式环境。园区以“传承和创新”为手段,在留住上海关于航天人文历史味道的同时,打造成为规划+产品+景观升级版——越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于2019年被认定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示范园区。从规划设计、智能化服务、公共服务等全面提升的田林坊,与越界创意园形成联动,共同组成约14万平米的大体量创意园区。
作为漕河泾地区创意新贵领地,田林坊营造了融合“设计感”与“创新感”的文创园区环境,定位于一个从形态、文态到业态都有特色的生活美学设计园区。历史的血液有机地融入富有活力的城市氛围,让原本有着“老学究”感的航天研究所,变成了文化创意创新产业的聚集地。园区保留了原建筑朱红色的外立面,用现代化的材料、瓦片重新铺设建筑屋顶,让历史的厚重在现代的点缀下浑然天成。
随着当今新经济的发展,上海越界·田林坊的载体不仅仅是“老厂房”。楼宇、空间都在随着经济发展变为文创载体。裙房下的店铺正转型文创楼宇,“众创空间”也点燃着万众创业的热情,文创产业的形式一直在契合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或许你认为拥有70%设计类企业的田林坊只是一个办公区,但其实这里还有一份与众不同的开放的生活感。而这份难得的生活里的“小众感”,或许就是众多设计企业扎堆田林坊想要找到的答案。
开放,是园区的一大特色。开放的建筑让园区的景致成为建筑的后花园,而建筑则成了园区绿地上的地标;开放的园区通行系统,无限联通了园区内外;开放性的现代经济与技术园区管理,也让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更加便利、自由。低层建筑群围聚的田林坊,整体呈现了集低密度、LOFT创意、开放式办公与花园式开放空间、绿色有氧环境的设计型、创意型创意园区。这个开放、活泼的花园式办公环境,配合原航天研究所厂房建筑的结构特征,重新划分建筑内部空间,以独栋LOFT为主的建筑群落,多元化的园区范围,聚焦了设计、创新、创意理念等新时代产业,吸引了涵盖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联合办公、娱乐文化等方向的企业的入驻。
有的客户带来的是惊艳的建筑立面展示,有的可以提供场地和活动支持成为园区有机的组成部分,例如“冇空间”就用500+㎡独栋用地,8个开分式独立空间,新中式禅意风满足顾客对组合空间配置的各种期待;有的客户丰富了园区的企业生态,比如“氪空间”,一反办公常规的格子间,将简约摩登的现代艺术和复古的工业风完美融合;有的则代表着时尚引领成为创意的主力客户,比如“乌丫”这个充满想象力和艺术感的创意品牌,以充满玩味的设计方式表达了当下年轻人自己的生活态度。
作为文创园区,上海越界·田林坊不做孵化,只做运营,他们的目标是做让顾客觉得最舒服的运营商。上海越界·田林坊的经营理念在于,园区不应该满足于做二房东,文创园区的价值在于平台经济。“一个人生命的品质来自人与周遭的关系,来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如此,文创园区也一样。”低密度办公、花园式公共空间、LOFT创意办公、绿色有氧环境和开放式办公都显得弥足珍贵。越界·田林坊里有着与园区外的生活喧嚣截然不同的谧静感,满目葱郁的树木一瞬间就可以就把你从燥热的天气里拉出来,送上一份自然的清新。绿荫下的红墙悄然滋生着创意的萌芽,红与绿极致的色彩搭配,在这里显现出了别样的柔和。工作之余也有诗意,生活之美便存在于这些细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