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1862+ 查看更多
船厂1862
+ 查看更多
8-12元/㎡/天+ 查看更多
8-12元/㎡/天
+ 查看更多
商圈: 浦东新区-陆家嘴
地址: 滨江大道1777号
地铁: L14浦东南路、L4/14浦东大道
————————————————————————————
楼盘专属顾问
大厦参数信息
MORE+
类型:创意园
层高:净高4-26米
竣工年月:2014年改造
空调类型:24h独立控制
得房率:70%
电梯:客梯9部,货梯3部
总楼层:5层
物业费:30元/㎡/天
单层面积:9000㎡
车位:1800元/月
大厦简介
MORE+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更新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上演,优秀的城市更新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海这座历史底蕴浓厚的城市从来不缺乏令人惊艳的实践,船厂1862旧工业厂房改造项目便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笔。
从船厂1862旧工业厂房改造项目的历史沿革出发,循序渐进对其设计手法、材料运用、功能植入、美学理念等方面进行逐一解构,这个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上海工业文明的遗址地标,如何在新颖的新旧融合的设计手法和实践者的匠心独运下,华丽蜕变成为黄浦江滨陆家嘴时代美学新地标。
壹 · 历史沿革
黄浦江沿岸无数见证大上海百年历史的建筑当中,船厂1862无疑是一座璀璨的明珠,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号,北侧面向黄浦江,前身为始建于1862年的上海祥生船厂厂区——一座拥有150余年历史的造船厂,曾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记录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史 。
上海祥生船厂始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几经风雨,后来并入英联船厂。英联船厂即是见证我国第一艘万吨轮“绍兴号”下水的上海船厂的前身之一。2005年,上海船厂搬离浦东区迁至崇明区后,其旧址上兴建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这片曾经的工业厂区开始转换为活力金融中心。作为黄浦江畔见证历史的文化保护建筑,船台原址和最靠近黄浦江的上海船厂造机车间,作为历史遗迹留存下来。
贰 · 更新政策
“船厂1862”原地块位于穿透整块基地的即墨路北侧端部,东西长200米,南北宽45米,最大净高26米,柱网间距12米×30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通透空间。2014年下半年,“船厂1862”老厂房改造动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亲自主持了这座横跨一个半世纪老船厂的改建项目。
以“修旧如旧”为原则,老建筑结构及老砖块所拥有的历史感和工业感得到了巧妙的保留,并通过加层让空间得以有效利用。综合业主要求和场地特征,设计团队将其改造为由剧院、多功能厅、商业店铺三个功能组成的综合设施。
设计改造后的“船厂1862”变身为一个26000平方米的时尚艺术商业中心,包含800座席的中型艺术剧院“1862时尚艺术中心”以及约16000平方米的沉浸式艺术商业空间,成为陆家嘴地区集购物、休闲、文艺、演艺发布、旅游为一体的上海城市文化新地标。
叁 · 独特的建筑之美
船厂是为了制作巨大尺度的货轮而建,因此它拥有独特的尺度感。改建时,设计团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留这种尺度感,同时希望将非日常的尺度感与经过历史累积下来的材料质感尽可能地保留。在空间感的营造上,设计团队在建筑内部运用了“孔”的手法,设置了穿过建筑纵向的孔(中庭),同时这个孔也贯穿着建筑的垂直方向。当人们进入到这个孔时,瞬间就可以感受到建筑的整体尺度。
在材质上,这座老船厂拥有质感非常强烈的、色彩混杂的砖块。在需要新建的山墙方向的墙体中,如何反应出它原有质感是这个项目最大的难题。因原有旧砖块因质地脆弱和吸水率高已失去了稳定的形状,而新烧砖块的色调和纹理都很均质,难以反映出粗糙、混杂的质感。
肆 · 工业博物馆里的时尚剧场
沿着船厂西侧主入口、穿过1.6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便是一座剧院,它曾是船厂的锻机车间。剧院的改造,请来了作曲家谭盾和艺术家米丘担任顾问。虽然身处古老空间,这座剧院仍需要现代剧场应有的现代舞台和灯光,以满足苛刻的声学要求。
改建后,剧场两层看台加上第三层的VIP包厢,总共可以容纳800人至1000人。一层座椅全都可以移动收纳,让空间变得更加灵活,以适应不同演出及活动的需要。舞台被划分成9块,均可升降。而其他元素几乎都保留原样,空调管道和电缆被隐藏在原有粗糙
从船厂1862旧工业厂房改造项目的历史沿革出发,循序渐进对其设计手法、材料运用、功能植入、美学理念等方面进行逐一解构,这个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上海工业文明的遗址地标,如何在新颖的新旧融合的设计手法和实践者的匠心独运下,华丽蜕变成为黄浦江滨陆家嘴时代美学新地标。
壹 · 历史沿革
黄浦江沿岸无数见证大上海百年历史的建筑当中,船厂1862无疑是一座璀璨的明珠,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号,北侧面向黄浦江,前身为始建于1862年的上海祥生船厂厂区——一座拥有150余年历史的造船厂,曾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记录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史 。
上海祥生船厂始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几经风雨,后来并入英联船厂。英联船厂即是见证我国第一艘万吨轮“绍兴号”下水的上海船厂的前身之一。2005年,上海船厂搬离浦东区迁至崇明区后,其旧址上兴建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这片曾经的工业厂区开始转换为活力金融中心。作为黄浦江畔见证历史的文化保护建筑,船台原址和最靠近黄浦江的上海船厂造机车间,作为历史遗迹留存下来。
贰 · 更新政策
“船厂1862”原地块位于穿透整块基地的即墨路北侧端部,东西长200米,南北宽45米,最大净高26米,柱网间距12米×30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通透空间。2014年下半年,“船厂1862”老厂房改造动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亲自主持了这座横跨一个半世纪老船厂的改建项目。
以“修旧如旧”为原则,老建筑结构及老砖块所拥有的历史感和工业感得到了巧妙的保留,并通过加层让空间得以有效利用。综合业主要求和场地特征,设计团队将其改造为由剧院、多功能厅、商业店铺三个功能组成的综合设施。
设计改造后的“船厂1862”变身为一个26000平方米的时尚艺术商业中心,包含800座席的中型艺术剧院“1862时尚艺术中心”以及约16000平方米的沉浸式艺术商业空间,成为陆家嘴地区集购物、休闲、文艺、演艺发布、旅游为一体的上海城市文化新地标。
叁 · 独特的建筑之美
船厂是为了制作巨大尺度的货轮而建,因此它拥有独特的尺度感。改建时,设计团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留这种尺度感,同时希望将非日常的尺度感与经过历史累积下来的材料质感尽可能地保留。在空间感的营造上,设计团队在建筑内部运用了“孔”的手法,设置了穿过建筑纵向的孔(中庭),同时这个孔也贯穿着建筑的垂直方向。当人们进入到这个孔时,瞬间就可以感受到建筑的整体尺度。
在材质上,这座老船厂拥有质感非常强烈的、色彩混杂的砖块。在需要新建的山墙方向的墙体中,如何反应出它原有质感是这个项目最大的难题。因原有旧砖块因质地脆弱和吸水率高已失去了稳定的形状,而新烧砖块的色调和纹理都很均质,难以反映出粗糙、混杂的质感。
肆 · 工业博物馆里的时尚剧场
沿着船厂西侧主入口、穿过1.6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便是一座剧院,它曾是船厂的锻机车间。剧院的改造,请来了作曲家谭盾和艺术家米丘担任顾问。虽然身处古老空间,这座剧院仍需要现代剧场应有的现代舞台和灯光,以满足苛刻的声学要求。
改建后,剧场两层看台加上第三层的VIP包厢,总共可以容纳800人至1000人。一层座椅全都可以移动收纳,让空间变得更加灵活,以适应不同演出及活动的需要。舞台被划分成9块,均可升降。而其他元素几乎都保留原样,空调管道和电缆被隐藏在原有粗糙
大厦实景照片
MORE+
大厦联合办公
MORE+
是否有联合办公:无
品牌:/
大厦地图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