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 查看更多
5.5-6.5元/㎡/天+ 查看更多
百联四行仓库(以下简称“四行仓库”)是由百联集团投资建设,其战略合作伙伴晨晖创投专业运营的新零售孵化器。四行仓库将聚焦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零售领域的应用,推动线上和线下零售环节的融合,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构建新零售行业生态圈。
百联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1号,人民广场核心商圈,建筑面积10000平米,毗邻苏州河畔四行仓库,距离地铁1号线、8号线、12号线200米。光复壹号致力于整合新零售产业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生命周期的创业孵化服务。同时,由百联与晨晖共同发起的“新零售产业基金“将为优质项目提供资本支持。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原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这里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霞光漫天仿佛回到战火年代,四行仓库仍矗立于苏州河畔,如同一座卧碑,为后来人揭示着曾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金融业发祥地之一,许多著名中资银行将总行设于或迁至上海,并将各银行相关仓库就建在水运交通便捷的苏州河两岸。为突破外资银行对各种业务的垄断,当时部分华资银行联合营业,如“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四家联合),以求抱团发展。1922年07月,“北四行”扩大为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业务遍及长江南北,享誉全国。1935年,用以堆放银行客户抵押品及货物的“四行仓库”,正式落成。(四行仓库由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四行采用当时先进的柱网均等的无梁楼盖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争取最大净高,以及大进深来提高空间利用率 。南立面主入口、柱顶、女儿墙等部位有简化的 Art Deco 装饰,外墙材料为英国进口红砖,面层粉刷。四行仓库南立面设计有竖向壁柱到顶,窗下墙设计为粉刷方框装饰,是1930年代苏州河畔建造质量最好的仓库建筑之一 。
1937年8月13日,日寇发动事变,上海爆发第二次淞沪会战。1937年10月26日~11月1日,四行仓库保卫战在此地激战,谢晋元率孤军顽强死守,日军数次进攻、伤亡惨重,后焚毁周边建筑,以密集平射炮击穿西墙上部,洞口累累。租界公众隔岸观战,中外记者纷纷报导,战事震惊中外。四行仓库保卫战轰动全国,彰显了民族不屈抗争之精神,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士气。由此,这座近代仓库,承载着上海悲壮的抗战记忆。
初建成时,四行仓库原为5层。1949年后,四行仓库交付给上海市商业储运公司,仍做仓储使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经过两次加层后,在修缮前有7层。2008年8月,百联集团旗下的上海工业品批发市场整体迁入四行仓库成为国内最大的文化用品礼品专业市场。2010年四行仓库设计方提出需要还原当时战争时期的风貌拆除后期搭建的七层、使六层后退、恢复南北立面历史原貌;恢复原中央通廊特色空间,改作中庭,其西侧设立"抗战纪念馆",其余部分提高舒适度,用作创意办公等空间。
在四行仓库的保护、修缮、复原设计中,设计目标是保护整体各个重点部分,恢复历史原貌,设立纪念馆,凸显抗日战争遗址的重要意义,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其余部分。如今的四行仓库,在经过保护修复及再利用之后,包含了多种功能,如抗战纪念馆、科技创意园区等,使历史建筑物与时俱进,焕发活力。让城市走向新老并存,欣欣向荣。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尾厅等六个部分。以实景重现的方式给游客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走上楼梯时,你甚至都能听到战士的脚步声。内部空间使用几何化的语言切割空间,并配合灯光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