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寻亲少年刘学州被迫自杀,7000字遗书朝他的父母开了一枪

发布日期:2022-02-11
距离春节只剩8天。
15岁的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去世了。
自杀。
也许他愿意我们用另外一个词,形容他的离去——
Rebirth,新生。
那是他在抖音上的签名。
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一组照片的配文。
转身背过冬夜的寒冷,依偎着三亚的温暖,他头也不回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并且给我们写下了一封长达7千字的遗书,以及那句:
“生来即轻,还时亦净。”
这是少年留给自己的墓志铭,也是他短暂一生的不可承受之轻。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
《生来即轻,还时亦净。》 

01
15年前。
山西大同。
一个名叫丁晶的男孩呱呱坠地。
家里添丁,是一件大喜事。
但是,在丁晶的父母眼中,他是个“累赘”。
父母未婚先育。
女方的家里一直不待见男人。
因为他离过婚,还带着一个孩子。
最后逼不得已答应,却提出了要一笔彩礼。
男人拿不出。
盯着襁褓中的孩子,打起了歪主意。
经过“中间人”介绍,夫妻俩将刚刚出生三个月的亲生儿子当货物一样给卖了。
对方给了2万7,到他们手里有七八千。
自此,那个名为丁晶的男婴“消失”在了这个世界。
一个名叫刘学州的小男孩,出现在了河北邢台的一个乡村里。 

02
被亲生父母抛弃,刘学州在养父母那收获了弥足珍贵的亲情。
爹妈疼惜,长辈们欢喜。
只是童年所有的欢声笑语,永远停留在了4岁那年。
那天晚上,他赖在姥姥的电动车上,非要去姥姥家玩。
爹妈拗不过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可仅仅过了一个晚上,男孩的无忧无虑就成了一帧定格。
家里的烟花爆竹作坊发生爆炸,大火烧掉了所有的家当,连房梁都烧成了灰烬。
爸爸当场身亡,母亲全身重度烧伤,奄奄一息。
年幼的刘学州,那时并不知道他会永远失去疼爱自己的爸妈。
看到母亲满身是血地躺在病床上,男孩还递过去一瓶自己最喜欢的饮料:
“妈妈,好喝。”
弥留之际的母亲,连眼睛都无法睁开了,但是还是艰难地开口道:
“你好好学习. 听姥姥姥爷的话,等妈妈好了给你买好吃的。”
这是一个母亲,给予孩子最后的温柔。
从此,刘学州的生命里,再也没有“妈妈”这两个字了。

03
父母相继离世。
亲人们依然给予着刘学州无微不至的关爱。
尤其是姨妈,将其视如己出。
可走出家门,刘学州就是“人人喊打”的“野孩子”。
小时候,有人说他是被卖过来的,他没当回事。
但是被霸凌却是“家常便饭”。
抢夺文具、推进厕所、造谣诬陷……
小学六年,他转了五次学。
但是每一次不是被高年级同学抢吃的,就是被人骑在背上拳打脚踢。
受伤回家,他也不敢告状,只能说是自己摔的。
后来,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孤立他,全校所有人都给发鸡蛋,轮到他就没了。
雪上加霜的是,一直疼爱他的姨妈,也在这个时候因为婚姻破碎,离开了人世。
年幼的他不知道为什么爱他的人,会一个个离他远去。
可渐渐地,他懂得了珍惜。
他努力地关爱起身边的家人,并且遵从母亲的遗愿好好学习。
六年级那年,刘学州转到县城的一所私立寄宿制学校。
他成绩优秀,把握每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成了班委,不再被人欺负。
一个很好的未来,似乎要降临在这个不幸的少年身上。

04
可惜,刘学州偏偏没有躲过一句话:
“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
六年级的梦幻开端,在上初中那年,被摧毁在了学校的一间宿舍值班室里。
一个男老师将少年带进去,一边喝酒,一边吩咐他做事。
后来,男老师喝醉了。
再然后,是一串难以启齿的“省略号”。
当晚,少年爬上了学校宿舍楼的楼顶。
直到第二天早上,起床铃响起,一个瘦弱的身影才从顶楼的墙上,沿着楼梯一瘸一拐地爬下。
刘学州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这段往事,除了当事双方也没有人知道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许那一天,他曾痛苦无助。
也许那一天,他曾和死神擦肩而过。
现在的我们也只能在刘学州的遗书里,翻出来两个不堪入目的字:“变态”。
以及一个少年,坠入深渊的背影。
他被男老师威胁,悲伤无处诉说,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
直至割腕自杀,人们才发现这个少年的内心早已经血肉模糊。
可更残忍的真相,他深埋进了心底。
最后,带着一堆奖状和对学习的渴望,被迫转入一所中专。

05
身心俱损之下,刘学州开始纠结那个在他身上传了很久的流言:野孩子。
他询问家中的老人。
终于得到了一个结果。
他确实是被收养的。
于是少年带着疑惑和不安,开始了自己的寻亲之旅。
采血入血库,去寻亲网站登记,开抖音,建微博……
起初,是大海捞针。
可这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少年的执念,也是隐藏在他内心深处最向往的那道光。
家里的老人不忍心孩子备受煎熬,拿出了一个疫苗本。
可这也让少年的心凉了半截。
所谓“遗失的小孩”只是一种奢望。
那句“没人要的野孩子”也许才是事实。
怀揣着“当年亲生父母有苦衷”的救命稻草。
他鼓起勇气,找到了父亲的联系方式。
第一次他被当成了骗子。
第二次对方主动加了他的联系方式,并和他视频,承认了生父的身份。
生父告诉他当年并非遗弃,是生活所迫,逼不得已的送养。
那一刻少年有无限的欣喜,他相信了父亲所说的一切。
一股名叫希望的火苗,在一点点滋生。
甚至连抑郁症都好转了很多。  
第三次,他想见面,生父拒绝。
因为他的亲生父母早已离婚,各自组建家庭。
他不仅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同父同母的弟弟,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以及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
那天,他在抖音中写下一句话:
“不哭不哭,眼泪是珍珠,哭多了变猪。”
在寻亲的时光中,刘学州的心没少受伤,但是每当眼泪快落下的时候,少年总会向生活比一个剪刀手。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再是“野孩子”了。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生活应该会变得更好。
虽然上的是中专,学的是幼师专业,可他这一年多来已经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上大学、读研究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从寻亲到找到亲生父母,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少年身上有光,在复苏,也在不断生长。
第四次,通过视频电话,他和生母相认。
好消息是,生母向他再次强调当年确实是没办法了,才把他送到一个好人家里去了。
坏消息是,他们一家的团聚还要延期。
第五次,生父终于来到了他的城市和他相认。
酒宴上的热闹气氛,似乎并没有给少年带来太多的惊喜。
因为他被提前告知:“你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不要再把他们现在的家庭搅的四不像。”
相认仪式的尾声,生父给了他一个5000的红包后,匆匆离去。
之后,联系渐少。
父母找到了,好像又没找到。

06
父母的态度让他忐忑不安。
更让他崩溃的是,在一次交谈中,生父暴露了当初将他“送”走的真相:
亲生儿子,不敌一份彩礼。
极度的痛苦,让少年本就好转的抑郁症卷土重来。
他想要逃离,于是去了三亚。
可是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非议:
“不是说没钱吗?怎么还能去旅游?”
“装穷吧,卖惨呗。”
……
指责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却很少有人去聆听那些冷静的声音。
少年很早就开始打工赚钱,假期都要去兼职。
连和生父相认的当天,也是请假去的现场。
如果不是实在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他又怎会做出如此“浪费之举”?
你很难想象,一个15岁的少年是如何消化掉所有的负面情绪。
我们能看到的,是他再次给予了这个世界最大的包容。
在离开三亚之前,他在微博里写道:
“好好地爱一次这个世界。”

07
刘学州带着最大的善意和爱意回归。
那一天,他终于和母亲在现实会面了。
母亲一身红妆,胸前还戴着大红花。
他和母亲的合影,让大家连声叫好。
可是细心的网友,却点出了少年的“假笑”。  
母亲的盛装出席,并不是因为和少年的相认。
这一天是他弟弟的生日,12岁本命年。
母亲为弟弟摆了8桌酒席,满眼的红色,隆重而喜庆。
而他这15年的时光中,只过过两次生日。
一次在河北老家,一次在学校和同学一起。
他在抖音上发布的照片里配文:今天是一个幸福的“小朋友”。
但是配乐却是《送你一朵小红花》:
送你一朵小红花
开在你心底最深的泥沙
奖励你能感受
每个命运的挣扎
是谁挥霍的时光啊
是谁苦苦的奢望啊
这不是一个问题
也不需要你的回答
送你一朵小红花
……
他没想过和弟弟攀比什么,但是他能感受生母的爱,仿佛水中月、镜中花,明明就在眼前,却不属于他。 

08
弟弟生日过后,刘学州住进了生母的家。
短短两天时间,他感受到的只有3个字:“不欢迎”。
母亲和她姐姐打电话的声音,一字一句落在少年的耳中:
为什么要和他相认?为什么把他带回家?
他心生绝望,无奈离去。
深夜,登上前往石家庄的列车,更深的绝望来袭。
学校已经放假,他无处可归。
亲生父母已经找到,难道他还要做那个“领着孤儿救助金”四处飘零的孩子?
他向父母提出了“能不能给他一个家”的要求。
但是这句话,落到父母耳中,却成了逼迫他们给他买房的要挟。
刘学州解释道:“我只想要一个安定的住所,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无论是买还是租都可以。”
可是父母不仅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母亲还将其拉黑。
在电话里母亲直接怒斥道:
“你怎么不说这一切都是你养父母造成的,他们不抱(养),还有更好的抱(养)呢?”
生父更是在媒体面前添油加醋,说少年逼他在河北买房。
还说让少年去和他同住,实际上少年到了大同,生父连家门都没让进。
身为人父,还在朋友圈里肆意地嘲讽亲生儿子是“网络乞丐”。
到底是谁一次又一次在欺骗,一次又一次的让伤害在扩大?  
曾经丁晶被抛弃的经历,如今刘学州还要再经历一回。
有人建议刘学州对生父生母提起民事诉讼,讨要这些年的不公。
少年担心弟弟妹妹,已经发布声明,放弃使用法律手段。
只是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颠倒黑白,让他不得不做好对簿公堂的准备。
哪怕有一点良知,都能感受到少年的善良和挣扎。
可这一切换来的却是父母的反脸无情和一群网友的无端诋毁和谩骂。
说他索要房产不成,恼羞成怒。
言其贪得无厌,心机深沉。
承受了太多太多“快去死”“恶心”“娘炮”等污蔑。
也承受了太多太多生父生母的冷漠和谎言。
少年身上那道复苏之光,终于在这个冬天被一盆又一盆寒冷的冰水扑灭。
一个15岁的少年,也许连父母没给自己零花钱都要抱怨几句吧。
刘学州只是想和父母计划一下自己的未来生活,却要被攻击“不懂事”。
1月24日,凌晨。
距离农历新年只剩下8天。
一个花季少年,吞下几十片抗抑郁药物,来到三亚海边,为自己的一生画了一个句号:
“阳光照在海面,我也归于大海。从这里结束自己的一生,也带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09
看过一部TED的演讲,名字是《抑郁,我们各自的秘密》。
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潸然泪下:
“人不自杀的唯一原因,是不想伤害身边的人。但对痛苦的人来说,死亡其实是一种解脱。既不想让亲者伤心,又难以承受无法诉说与解脱的痛苦,于是他们就成了困在笼中的猛兽,四面围栏,无处可逃。”
看完刘学州的遗书,我忽然读懂了这句话。
养父母意外丧生他没有绝望,爱他的姨妈走了他没有绝望,被霸凌遇见变态的男老师他没有绝望,知道自己被卖了换彩礼他没有绝望……
但是面对亲生父母污的蔑诋毁,遭遇网友的恶语相向,他绝望了。
不是他不爱这个世界,而是身边少了那个爱他的人。
看看他去世前收到的那张荣誉证书。
在被生父生母嫌弃的日子里,他冲在河北疫情的第一线,成为一名“最美志愿者”。
再看看他留下的最后一个心愿。
让一直照顾自己的舅妈帮忙处理自己的账户余额。
一半是自己打工挣的,孝敬姥姥姥爷。
剩下的一半是网友的捐助,“捐给石家庄市孤儿院,给那些小朋友们买一些漂亮哒衣服和好吃的。”
对于那些关心过他的人,他还不住地说着抱歉。
生命最绝望的那一刻,刘学州流干了身体里的最后一滴爱。
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这个15岁的少年,才应该是那个被爱的孩子啊。
刘学州自杀后,我们不住地惋惜,懊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关注他,那样或许能挽回一条年轻的生命。
可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人大度。
当一个孩子选择自寻短见,能拯救他的,有且只能是他的父母。
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有勇气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一出生就是一辈子。
生不生孩子是成年人的自由,但是不随便生孩子,是成年人的基本自觉。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不能给予爱的父母,不配为父母。
想起少年的第一篇微博:
“希望有一天可以变成一个普通的小孩,哪怕一天。”
以及他在遗书里写的那句话:
“你们看到这篇稿子,我已经过上了幸福的人生,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长大。我只想有个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希望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能被温柔以待,希望每对父母都能不辜负每一个生命的诞生。

justwork是租商务中心网,联合办公(共享办公,众创空间,服务式办公室、商务中心租赁)租赁电话:400-8090-660,justwork提供1人间-50人间的独立办公室、短租办公室以及开放工位,精装全配,一家全包,拎包入住,核心商圈,租期灵活,可注册公司!
               免费咨询
400-8090-550
(8:00-21:00)
----------------------------------
Service Manager
Service Manager
Cassie Yang